立体车库协会网站
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首页 > 行业新闻

城市停车难何时解决

来源:中国重机协会停车设备工作委员会   日期:2015-09-17  字号         颜色  

        前几日,笔者去西四环某电影院看电影时,在停车场内遇两车主吵架。其实,如果车位充足两人大可不必争吵,不过当时正是周末,又遇上下雨,硕大的停车场车满为患,两名车主免不了要互相理论一番。几年前,“抢车位”还只是一款网络世界里的社交游戏,而近几年随着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,停车位紧张、停车困难的问题日渐凸显,“抢车位”也成了平时生活中的一个常态。
 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,停车位数量与汽车保有量的比例在1.2~1.4∶1,而我国大部分城市达不到这样的标准。公共停车位不足,占用道路停车成为普遍现象,这也成为造成城市道路拥堵的重要原因。
  政府为解决停车难的问题,也出台过一些政策。比如,2010年国家发改委、住建部等联合发布了《关于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建设及管理的指导意见》,提出“积极推动地下停车场以及立体停车和机械式停车设施建设,各地应采取优惠政策,鼓励社会投资建设各种类型的路外公共停车场,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”等要求。2014年年底,北京市出台了《关于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机动车停车设施建设的意见》,鼓励单位及个人通过租赁、合作等方式,投资、建设和经营停车设施。前几天,国家发改委、财政部等七部委又联合发布了《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指导意见》),再次提出吸引社会资本、推进停车产业化是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的重要途径。
  此前,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公共停车场建设的提法早已有,从这几年各地实际运行的情况来看,社会资本进入停车场建设领域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。此次七部委联合发文,能否真正解决停车难的问题?笔者发现,《指导意见》中不仅提出“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城市停车设施,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(PPP)模式”,还提出“鼓励企事业单位、居民小区及个人利用自有土地、地上地下空间建设停车场,允许对外开放并取得相应收益”,同时提出“企业和个人均可申请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,原则上不对泊位数量做下限要求”。停车场建设面向个人开放之后,将利于盘活存量的土地资源。
  其实,在土地资源稀缺的城市中心地带,新建大型停车场的想法太不现实,要想解决停车难题,对现有停车场进行改造成为可行的措施。“鼓励建设停车楼、地下停车场、机械式立体停车库等集约化的停车设施”也写入了《指导意见》中。
  停车场的建设牵扯多方面关系,包括土地、产权、各种审批。在北京市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停车场建设的指导意见中,虽然提出了对于重点项目给予高达30%资金补助的鼓励政策,不过一直受制于审批程序复杂、土地产权不清等问题进展缓慢。而《指导意见》中要求简化审批程序、加强公共用地保障、完善停车收费机制等,有助于解决以往民资进入停车场所遇到的问题。
  此外,停车难固然是常态,不过也不排除有些停车场存在利用率不高的问题。造成这种情况,很大程度是由于消费者对停车资源分布情况不了解。不过在大数据时代,已经有不少O2O的停车软件出现,比如好停车、丁丁停车等,通过软件线上查找停车位并预约,甚至还可完成支付,线下直接完成停车。这种互联网时代的产物,大大减少了找车位的时间。
  不过,由于停车场产权所属不同,互联网公司在线下整合停车场资源时遇到很大阻力。而《指导意见》规定“推动停车智能化信息化。各地加快对城市停车资源的摸底调查,建立停车基础数据库,并对外开放共享”,以及“加强不同停车管理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、信息共享,促进停车与互联网融合发展,支持移动终端互联网停车应用的开发与推广,鼓励出行前进行停车查询、预订车位,实现自动计费支付等功能,提高停车资源利用效率,减少因寻找停车泊位诱发的交通需求”等,将给停车软件的发展带来利好。
  要解决停车难的问题,绝非一朝一夕之功。相信有了《指导意见》的助力,加上“互联网+”的融合,停车问题在未来应该会得到很大改善。